一、法案背景與核心內容
《C-12號法案》於2025年10月7日提交國會,目前正處於二讀階段。該法案延續並擴充早前的《C-2號法案》內容,目標是讓政府更靈活地應對系統性積壓及項目管理問題。法案擬修訂《移民與難民保護法》(IRPA),賦予移民部長長期性的監管與中止權力,而非只依賴臨時的預算法案條款。
若法案通過,IRCC可依據部長指令(Ministerial Instructions)中止特定類別的申請,以確保資源集中處理符合法規及政策優先方向的案件。
二、創業簽證項目的關注焦點
近年加拿大創業簽證(SUV)項目申請量急增,截至2025年中,系統積壓約42,200份申請(包括17,900名主申請人)。部分案件的審理時間超過三年,而由不合規孵化器支持的新申請甚至可能等待十年以上。
根據2024年4月30日生效的部長指令MI72,指定孵化器須符合特定的合規及運作標準。然而,目前56間獲批孵化器中,僅12間符合MI72優先處理標準,佔比僅21.5%;其餘78.5%所支持的申請,均可能被視為不合規案件。
多名分析人士指出,若C-12法案生效,IRCC極可能優先終止與不合規孵化器相關的積壓申請。估計約15,000至25,000宗創業簽證申請或受影響。
三、處理時間與透明度爭議
目前IRCC網站公布的「預計處理時間」被業界認為與實際進度差距甚大。部分專家指出,該時間表或被用作「勸退」新申請者的策略,尤其針對缺乏系統認知的孵化器。僅少數擁有真實投資支持、且符合MI72要求的「優先案件」可享受較快審批。
這種資訊落差導致申請人對系統的透明度及公信力產生質疑。
四、申請人可行的法律救濟途徑
若C-12法案通過並導致大規模撤案,受影響申請人可考慮以下途徑:
- 司法覆核(Judicial Review):向聯邦法院提出覆核,主張程序不公或法律錯誤;
- 復議申請(Reconsideration):若有新證據或情況變更,可要求IRCC重新審視案件;
- 行政上訴(Administrative Appeal):部分類別可上訴至移民上訴部(IAD),但創業簽證通常不適用;
- 退還申請費(Fee Refunds):若申請被終止,IRCC將退回申請費,但不包括第三方服務費用;
- 重新遞交申請(Re-application):可經合規孵化器重新提交,但需接受更嚴格審核。
法律界指出,除非能證明IRCC違反程序公義原則,司法覆核成功率普遍偏低。
五、立法外延與潛在影響
《C-12號法案》的適用範圍並不限於創業簽證項目。其法律框架設計容許未來擴展至其他移民類別,如聯邦技術工人(FSW)或省提名計劃(PNP)等。此舉將使IRCC更靈活地調節整體移民處理量,同時提升行政效率。
六、對申請人及機構的建議
- 持續關注立法進展:密切留意C-12法案在國會的審議動態;
- 選擇合規孵化器:僅與符合MI72標準的指定機構合作;
- 避免高風險提交:對未達合規標準的孵化器遞案應保持審慎;
- 保存合同與證據:以備未來可能的司法覆核或申訴程序使用。
結語
《C-12號法案》的推行,意味著加拿大移民體系的管理模式正面臨結構性調整。該法案旨在改善積壓問題並提升效率,但其對現有創業簽證申請人之實際影響仍有待觀察。對於計劃透過創業簽證移民加拿大的申請者而言,謹慎選擇合作夥伴、確保合規並密切追蹤政策變化,將是應對未來挑戰的關鍵。









